豫麥34
豫麥34是由河南省鄭州市農科所用雜交方法選育的強筋小麥新品種,1998年通過全國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該品種屬弱春性,中早熟,株高80厘米左右,較抗倒伏,株型較緊湊,莖葉蠟質重,穗長方形,長芒,籽粒呈橢圓形。白粒、角質、高水肥條件下,畝穗數40萬左右,穗粒數28粒左右,千粒重45克左右,容重780克/升左右,粗蛋白質含量15.4%,濕面筋含量32.1%,沉降值55.5毫升,吸水率62.6%,形成時間8.1分鐘,穩定10.3分鐘,評價值71,面包體積732立方厘米,面包評分82.8,屬面包用小麥。中抗白粉病、葉銹病,中感條銹和紋枯病。缺點是耐寒性、耐旱性較差,穗粒數偏少,一般畝產400~500千克。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在黃淮麥區南片黃河以南、淮河以北水肥地中晚茬種植,10月下旬播種,一般畝播量7~9千克。
|
京冬8號小麥
京冬8號(京農88—66)是由北京市農林科學院作物研究所用雜交方法選育的高產新品種,1999年通過全國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該品種屬冬性,中早熟,株高85~90厘米;穗紡錘形,長芒;紅粒,硬質,千粒重45克;
蛋白質含量12.99%,濕面筋含量32.95%,沉降值25.5~32.3毫升,穩定時間3分鐘;抗條銹病,輕感白粉病。
1992~1993年,北京市高肥組區試驗,平均畝產425.1千克,較對照京411增產6.02%;河北省1994~1995年北部冬麥區水地組區試驗,平均畝產325.95千克,較對照豐抗8號減產0.25%。河北、天津生產試驗,比當地對照增產10.1%。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在北部冬麥區的河北中北部、北京和天津等省市中上等水肥地種植,適宜播種9月25日~10月5日,播量畝基本苗20萬~30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