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首頁>>《中國農業市場》>>2002年第8期 |
平衡施肥實現新突破 南通蘇中新型肥料技術研究所利用廢棄蛋白生產氨基酸中微量元素螯合物,成功解決了中微量元素肥料易于流失、難以吸收,平衡配肥但農作物不能平衡吸收的難題。同時生產成本僅是國內外同類產品的20%~25%,使氨基酸中微量元素螯合物進入肥料的利用成為可能。 平衡施肥一直是農業生產中難以解決的問題,農作物的生長所必需的元素有20多種。農業科學家把必需元素肥料的這種相互關系歸納成肥料的三大定律:1、同等重要律,即大量元素與微量元素同等重要,缺一不可。2、不可替代律,各種必需營養元素不能相互替代,缺什么元素就施什么元素肥料。3、最小養分律,要保證作物正常生長發育而獲得高產,必須滿足它所需要的一切營養元素,其中一個達不到需要的數量,生產就會受到影響,產量就會被這一最少的營養元素所制約。 在我國,大量元素的平衡,已被人們所認識并已投入實際使用。中微量元素在平衡施肥中所起的作用已引起農業科技人員的高度重視,但由于中微量元素中的鈣、鎂、鐵、銅、錳、鋅等金屬元素極易與肥料和土壤中的碳酸根和磷酸根發生反應而失效,即使在肥料中配入足夠量的中微肥,農作物也無法按配制比例吸收,所以造成平衡配肥但農作物無法平衡吸收的難題。我國肥料利用率一直在30%左右,除了其它因素外,中微量元素的不平衡是其關鍵。南通蘇中新型肥料技術研究所經過5年的研究,上百次的試驗,終于解決了這一難題。他們利用廢棄的蛋白資源,生產氨基酸中微量元素螯合物,并根據不同土壤和農作物需要按比例加入復合肥中,配制成全元復合肥。該項目轉讓給廣西興業縣稀土復合肥廠,經連續三年的大面積試驗表明,增產效果顯著。同比用肥減少20%~30%,廣西玉林地區農科所的試驗表明,25%的全元復合肥的增產效果相當于普通的40%的三元復合肥。廣西農科院用于水稻的盆栽和小區試驗證實,同等養分下比進口芬蘭肥增產8%以上,蛋白質含量提高0.4%,淀粉含量提高0.5%,微量元素鋅含量提高一倍。 由于解決了平衡施肥和防止中微量元素的失效問題,肥料利用率大大提高,化肥的流失減少,因流失造成的環境污染大大減輕,農民的投入與產出比提高,農產品的品質提高。目前,這一成果已通過江蘇省科委的鑒定,專家一致認為該項目科技含量高,試驗設計合理,技術路線可行,所提供的鑒定材料齊全,建立的新工藝填補了國內空白,處于國內領先地位,該成果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 (鈕紅霞 高芝祥) |
地址:北京市圓明園西路2號 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市場》專刊編輯部(100094) 電話:010-62891388 傳真:010-62819231 |
© 版權所有 2002 全國農業高新技術成果產品交流交易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